不肯去觀音院,
聽到名字就知道它有它特別的故事。

在中國浙江省定海縣,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。
島呈狹長形,島內崎嶇,
由南至北,有錦屏山,光遊峰,伏龍山,
雪浪山,青鼓山等,
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,又名佛頂山。
島之東南有一小島,名洛迦山,
合稱為普陀洛迦山,
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。
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,
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,

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:
謂中國五代後,梁貞明二年,公元九一六年,
日本僧人慧諤,遊五台山,
見一觀音像,莊嚴殊勝,心慕不已,
實行不問自取,請回日本供養。
豈料船經普陀山時,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,
舟不能行,如是三日三夜,
慧諤驚而禱告曰:
「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,當從所向,
弟子隨從所適,建寺供養。」禱畢舟行,
至潮音洞邊即停,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,
時岸邊漁民,聽慧諤說明來意,大受感動。
張氏漁翁獻出住宅,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。
改名為「不肯去觀音院。」
而慧諤和尚,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。

普陀山著名的山洞,
是海潮音洞,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,
高約數丈,洞內怪石磷磷,海水湧入,
其聲如雷,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,
不能入內。

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不肯去觀音院內,
見到的燃指捨身的碑,

本來我沒發現它,
是導遊跟我們說,特別解釋了一下,
這是我從來不知道的,看到了它的典故,
也感受到了古人狂熱的宗教虔誠,
也許它是繁體字,
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。
說真的,老實話,
很多東西感覺應該都是擁有豐富的歷史,
但看到的跟想像的差好多,
想像中看到的文物及景色,
應該帶著歷史的斑駁痕跡,
但經過了文化大革命這場浩劫,
很多宗教景物,幾乎都是重新再翻新整修的了。
所有的地圖和資訊,
導遊都會介紹歷史介紹的落落長,
但一看到就覺得,
這怎麼比我們家鄉那的萬華龍山寺還要新阿?
眼睛和耳朵調適不來這樣的不平衡,
我好像在暈車,
但我知道這邊擁有的靈魂不變。
對我來說,要知道新舊是很簡單,看字體就知道,
看到熟悉的繁體是有莫名的情感的,
我的上一代及上上幾代都在台灣,
但我想我們的祖先還是從大陸來的,
這次我這輩子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,
很多東西跟我想的不一樣,
人真的要出走去增廣見聞。
不然都以為自己是對的,自己很厲害。
九龍佛具阿婷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自在觀音小故事
觀世音又稱『觀自在』觀音的意思即,
『內觀自在,十方圓明;外觀世音,尋聲就苦。』

西元七世紀時,
玄奘翻譯(般若波羅密多心經),共有262字,
經文的頭一句就是『觀自在菩薩』。
心經自古以來共有七個漢譯版本。
以玄奘的翻譯在中國流傳最廣。
梵文的原意是觀看上的自在者,
以現代白話可引申是無所不見,無所不在。

現代法師的體會和注解:
聖嚴法師:
觀自在就是把觀音的法門休息成功的功能。
觀音菩薩先是以耳根聽外來的聲音;在向內聽,
聽無聲之聲、達到六根互用、六根清淨,
對其境界不產生執著,所以叫做觀自在。
覺音居士:
觀自在,是指從我們自身出發,觀一切人、
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而在這上面得到自在,
不被任何事物束縛,不被煩惱糾纏,沒有罣礙,
無所得,無所求,不取不捨,
然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,
所以以觀世音是悲,觀自在是智,
智悲雙全正式觀世音菩薩的性德,
也是他能為世間人類除苦的能耐所在。
關於菩薩的相關文章請參考:
九龍佛具阿婷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觀世音菩薩小故事 -妙善公主
相傳,在南北朝時期 (公元420年-589年),
北周宗室妙莊王有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,
他最最鍾愛的就是三女兒妙善公主,
這妙善公主不僅生的美艷絕倫,
而且心地善良、性情恬靜、聰慧超凡。
到了適婚年齡,
妙莊王親自給妙善公主物色如意郎君,
卻一次次被妙善公主拒絕,
因為妙善公主雖然身在王室,
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,卻一心想修佛成仙,
然後去救度哪些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,
她堅決不結婚。
她的行為令性情粗暴而又傲慢的妙莊王十分惱怒,
同時他也不相信從小嬌身慣養的妙善公主,
真的有決心能夠吃盡人間的苦難修成正覺的神仙,
於是他就故意為難妙善說:
現在是臘月天,
你如果能在這山上種滿鮮花,我就讓你修行。
當時正值臘月天,
寒風刺骨,大雪紛飛,人們都在家裏忙著過年,
一心修佛的妙善卻獨自來到了白雪皚皚的山上,
她將一根根樹枝插到雪地裡,一邊插樹一邊唸經,
不知不覺中樹枝插遍了整座雪山。
當她疲憊不堪地回頭查看她種下小樹時,
卻發現滿山遍野已經開滿了美麗的鮮花。
人們後來就把這個地方叫插花嶺,
一直延續到現在。
於是妙善公主如願以償了,她離開王宮,
到現在的陝西耀州「大香山寺」東面山下的白雀寺內修行,
足不出戶、潛心禮佛。
可是,
就像所有正信修煉的人都要歷經磨難一樣,
妙善公主這樣一個聖潔的女子,
卻遭到了一些流氓無賴的惡意中傷,
一時間謠言四起,穢濁不堪,令王室蒙羞,
妙莊王不禁怒火中燒,認為妙善罪不可赦,
下令火燒妙善公主所在的白雀寺。
白雀寺頓時濃煙滾滾,火光沖天,
瞬間化為灰燼,妙善卻依然跏趺(jia1fu1)誦經安然無恙。
因憤怒而失去了理智的妙莊王,
沒有感到佛法修煉的神聖莊嚴,
卻因為用火燒不死妙善而惱羞成怒,
下令對妙善處以極刑,可就在用刑時,
刀斧自行折斷;然後又施以絞刑,
這時卻見一隻猛虎衝進法場將妙善救走。
妙善被救出法場後,就來到靜水潭洗去塵土,
整理衣衫。她洗塵的水池後人稱之為鳳凰池,
她整理衣衫的地方後人為她蓋了梳妝樓。
妙善繼續往山下走去,遇到溪水擋道,
妙善想:若是溪水從石頭下流過,行人就方便了,
於是閉目誦經,
立刻就在大香山山麓三里範圍內,
溪水潛流到河卵石之下,源源不斷。
當她來到山下時,已是夜色昏暗,
道路難行,她來到一塊石巖旁自語:
這塊石頭能像月亮一樣照路該多好啊!
於是,這塊石巖就瞬間發出了幽幽的清光,
人們至今叫這塊石頭為月光巖,
在夜間遙望,我們會看到縷縷青光,
但白天看起來與其它石頭沒什麼兩樣。
妙善最後就在大香山的中峰石窟修煉,
寒來暑往,歲月流失,終於修成正果。
妙善修得果位後顯示出了,
神聖觀世音菩薩的莊嚴法像,
而且神通大顯,救度了無數善男信女,
包括她的父親和姐姐,
以及王宮貴族貧民百姓都追隨她修行禮佛。
妙善坐化後,肉身千年不腐,
激勵信徒們潛心修行。
耀州大香山寺就成了中國最古老、
也是久負盛名的觀世音道場。
九龍佛具阿婷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送子觀音小故事
相傳,塞外民族性喜舞蹈,
每有節慶或外賓來時,
定是載歌載舞,通宵達旦;
送子觀音本是一名舞藝超群的牧羊女子,
有一回族裡戰爭得勝,
族長設宴款特勇士,令她獻舞助興。
其實牧羊女已懷有身孕,但唯恐得罪族長,
只得赴宴,誰只一舞方罷,
勇士們一時興起,強拉牧羊女共舞,
在混亂的過程中,
牧羊女失終於去了她的孩子,
就這樣,深受打擊的牧羊女一病不起。
牧羊女死後,成為冥間鬼王的妻子;
為了彌補生前喪子的悲痛,
牧羊女竟生下了五百個孩子;
可是縱是如此,
卻仍無法化解她生前喪子之痛,
於是,每到了夜晚,
她便化身猙獰的鬼母,
到去殺害人類的嬰兒,
於是,人間悲聲四起,哭兒啼女...
在一天夜裡,鬼母自人間歸來,
發現了自己五百個孩子,
竟少了一個孩子,驚慌的鬼母,
上天下地,卻是怎麼也找不到,
於是大哭了起來,
這時,佛祖出現了,
原來佛祖為了超渡她,
便將她的孩子藏了起來;
佛祖對她說:鬼后啊!
妳有五百個孩子,
失去了一個便已如此悲慟,
而世間的人只有幾個孩子,
失去了一個,他們又當如何?
鬼母一聽,怔了一下,
想起自前諸般行為,
方知自罪孽深重,一瞬間,
可怖的鬼臉,竟化為慈容,
為了贖罪,她將自己的孩子送往了人間,
從此,世人多了送子的觀音~~
九龍佛具阿婷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小故事
觀世音菩薩乃是古佛再來﹐
在無量劫前早已成佛﹐名號正法明如來﹐
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,
為了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,故仍然示現為菩薩。

示現為菩薩時,
祂曾在十方諸佛之前立下誓願:
將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的痛苦除去,
在自己証得菩提之前,利益一切眾生,
否則自己不進入涅槃。
如果自己捨棄眾生証悟涅槃的話,
頭要裂開,碎成十片,身體要碎成千片。

在佛前立下這樣的誓言,
之後就在六道之中,廣大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。
經過很長久的時間之後,
觀世音菩薩心裡想著:輪迴應當已經化成空了,
再也沒有輪迴的眾生存在了吧。

於是祂在普陀山山頂之上,
一共觀了三次輪迴,
發現輪迴的眾生仍然跟以前一樣,
這時祂心裡想自己還是進入止息涅槃比較好。
因為以前在十方諸佛之前曾立下願望之故,
所以瞬間祂的頭碎成了十片,身體碎成千片。
此時阿彌陀佛現身,親手整理碎片,

將頭的碎片化成十個頭。
化成千瓣蓮花一般的千個身體碎片,
經阿彌陀佛加持後,變成千手千眼。
阿彌陀佛則安置在十個頭之上,
變成十一面千手千眼。

從此觀世音菩薩就再也沒有生起退心,
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,
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菩薩即時尋聲救苦,
使之離苦得樂,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,
成為佛祖慈悲的象徵。

九龍佛具阿婷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